首页>>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在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对于仲裁裁决的后续处理方式确实应取决于裁决书的类型,而非单纯的“撤销”请求

时间:2024-09-05  【转载】

在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对于仲裁裁决的后续处理方式确实应取决于裁决书的类型,而非单纯的“撤销”请求。 **一、不同类型裁决书的区分** 1. 终局裁决   - 定义:东莞黄江律师终局裁决是指仲裁庭在案件审理终结时对当事人提交的全部实体争议所作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   - 特点:对于用人单位而言,终局裁决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执行力,用人单位不能直接提起诉讼,只能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例如,仲裁裁决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通常属于终局裁决的范畴。   - 举例: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经济补偿问题产生争议,仲裁裁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额未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此裁决即为终局裁决。用人单位若对该裁决不服,不能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而应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2. 非终局裁决   - 定义:非终局裁决是指仲裁庭在案件审理终结时对当事人提交的实体争议所作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   - 特点:用人单位对非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非终局裁决通常涉及较为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或者争议金额超过了终局裁决的标准范围。   - 举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否合法产生争议,仲裁裁决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违法,但该争议不属于终局裁决的范畴。用人单位若对该裁决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取决于裁决书类型的重要性** 1. 确保程序合法   - 严格按照裁决书类型选择后续处理方式,能够保证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的程序合法性。如果用人单位错误地选择了处理方式,可能会导致其请求被驳回,浪费时间和资源,甚至可能因程序违法而承担不利后果。   - 例如,用人单位在收到终局裁决后,错误地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可能会以程序错误为由不予受理,用人单位不得不重新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从而延误了争议的解决时间。 2. 维护合法权益   - 正确判断裁决书类型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有助于用人单位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终局裁决,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要满足严格的法定条件,如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违反法定程序等。而对于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通过提起诉讼,可以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 例如,用人单位认为仲裁裁决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存在错误,如果是终局裁决,用人单位需要在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法定撤销情形;如果是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可以在诉讼过程中通过举证、质证等环节,更全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3. 促进争议解决效率   - 根据裁决书类型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劳动争议解决的效率。终局裁决的设置旨在快速解决一些小额、简单的劳动争议,避免用人单位通过冗长的诉讼程序拖延时间。如果用人单位对终局裁决错误地提起诉讼,会导致争议解决进程的延缓。而非终局裁决允许用人单位提起诉讼,给予了双方在法院进一步辩论和质证的机会,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解决复杂的劳动争议。   - 例如,对于一些小额劳动报酬争议,如果用人单位对终局裁决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相对快速地审查并作出裁定,使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对于复杂的劳动合同解除争议,用人单位通过提起诉讼,法院可以进行深入的审理,确保争议得到妥善解决,虽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但能够提高争议解决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在面对劳动仲裁裁决时,黄江律师必须准确判断裁决书的类型,选择正确的后续处理方式,以确保程序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提高劳动争议解决的效率。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